18980765299
??掃碼關注
公眾號???
028-86957846
028-86957847
杜志勇
步入誠信館,“承載千年” 展廳里的文物典籍如同一面面鏡子,照見了誠信在商業文明中的基因密碼。從范蠡十六兩秤中 “缺一兩損福、少二兩傷祿、短三兩折壽” 的樸素約束,到明清商幫以契約立市的商業倫理,這些跨越千年的誠信實踐讓我深刻意識到:會計師事務所的 “公信力” 本質上是對傳統商道中 “契約精神” 的現代延續。我們手中的審計報告、簽字筆尖的每一個數據,都是當代商業社會的 “契約憑證”,其分量不亞于古人刻在竹簡上的盟誓。而 “信鑄四海” 展廳中世界各國誠信文化的交融,則更讓我明晰:在全球化的資本市場中,誠信是國際通用的 “商業語言”,一家事務所的誠信口碑,既是本土市場的通行證,更是參與國際競爭的硬通貨。
漫步誠信大道,挺拔的香樟樹與象征獨立、客觀、公正、透明的公正柱,恰是會計師事務所生存法則的生動隱喻。作為合伙人,我時常在內部強調:“我們出具的每一份報告,都要經得起‘公正柱’的審視。” 香樟樹的 “挺拔” 對應著我們面對利益誘惑時的立場堅定,公正柱的 “四大精神” 則是我們制定審計程序、作出專業判斷的根本遵循。尤其當講解員講述那些因失守誠信而導致行業聲譽受損的案例時,我更深刻體會到:合伙人不僅是業務的管理者,更是團隊誠信底線的守護者。我們的決策不僅影響一個項目的成敗,更可能牽動整個行業的公信力走向。
同行學員的分享中,關于 “數字化浪潮中堅守本心” 的思考讓我尤為共鳴。如今審計技術從傳統抽樣邁向大數據分析,區塊鏈、AI 等工具讓數據追溯更高效,但這絕不意味著 “技術可以替代誠信”。恰恰相反,技術越發達,市場對 “人” 的道德自律要求越高 —— 因為任何算法都無法完全覆蓋商業交易的復雜性,最終作出職業判斷的仍是會計師的良知。作為事務所合伙人,我們既要推動技術賦能審計質量,更要在團隊中筑牢 “技術是手段,誠信是目的” 的認知,避免工具理性凌駕于價值理性之上。
此次活動更讓我明確了合伙人的三重責任:一是對團隊的引領之責,要將誠信教育融入日常培訓,讓 “不做假賬” 從口號變為每個員工的職業本能;二是對客戶的守護之責,既要通過專業服務幫客戶規范財務管理,更要在客戶面臨合規風險時敢于說 “不”,這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;三是對行業的擔當之責,要帶頭參與行業誠信體系建設,通過案例分享、標準共建等方式,推動形成 “誠信者受尊重、失信者受懲戒” 的行業生態。
離開誠信館時,夕陽透過香樟樹葉灑在公正柱上,光影交錯間仿佛看到了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方向 —— 唯有以誠信為 “錨”,才能在復雜的商業環境中穩住航向;唯有將誠信轉化為制度、融入文化,才能讓事務所的品牌真正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檢驗。這既是此次研學的感悟,更是我們作為合伙人必須踐行的長期承諾。